药师经入门网
标题

佛教中的四大菩萨及道场都有哪些?

来源:药师经入门网作者:时间:2023-05-24 16:04:56
佛教中的四大菩萨及道场都有哪些?佛教的历史源远流长,给我国历史留下了诸多传奇与典故。据史料记载,汉明帝永平七年(公元64年)派遣使者十二人前往西域访求佛法。67年他们同两位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
佛教中的四大菩萨及道场都有哪些?

佛教的历史源远流长,给我国历史留下了诸多传奇与典故。据史料记载,汉明帝永平七年(公元64年)派遣使者十二人前往西域访求佛法。67年他们同两位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回到洛阳,带回许多经书和佛像,并且翻译了一部分佛经,相传就是现存的《四十二章经》,也就是《阿含经》的节要译本。同时在首都建造了我国第一个佛教寺院,就是保存至今的白马寺。

在佛教中,佛祖坐下十大弟子,譬如:摩柯迦叶、优波离、罗睺罗、舍利弗、须菩提、富楼那、阿那律、摩诃目犍连、摩诃迦旃延、阿难。

菩萨也有四大菩萨,今天咱们就来说说佛教中的四大菩萨。

菩萨是“菩提萨捶”的简称,“菩提”汉译是“觉悟”,“萨捶”汉译是“众生”或“有情”(一切有感情的众生),全译是“觉有情”。它包括自觉和觉他两层意思,即菩萨既是已经“觉悟的众生”,又是以觉悟他人为己任的有情。在佛教初创的时期,仅把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无成佛的悉达多王子称为菩萨。

佛教中的四大菩萨,象征着四种理想的性格,即:愿、行、智、悲。

愿指的是象征愿力的地藏王菩萨。大家应该都知道,地藏王菩萨的名言“地狱未空,誓不成佛”。佛典载,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,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;并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。地藏王菩萨圣诞为农历七月三十日,其所在的道场是安徽九华山。

行指的是象征实践的普贤菩萨,普贤菩萨在华严大法会中宣说十大行深誓愿。普贤菩萨圣诞为农历二月二十一日,其所在的道场是四川峨眉山。

智指的是象征智慧的文殊菩萨,文殊菩萨是大智慧的象征,能开发智慧,提高悟性,尤其能帮助小孩学业有成、官人福禄双增、商人增财增福。文殊菩萨圣诞为农历四月初四日,其所在的道场是山西五台山。

悲指的是象征慈悲的观世音菩萨,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,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, 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,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。关于观世音菩萨圣诞的起源和依据,现在均无法考定。

隋唐以来,民间便形成了广泛的观音信仰,并逐渐形成了以敬奉观音为主的三个农历宗教节日:二月十九为观音诞生日,六月十九为观音成道日,九月十九为观音出家日,民间有的将这三日并称为观音菩萨圣诞。其所在的道场是浙江普陀山。

众观我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,四大菩萨给我们华夏文明带来了许多传奇与传说。虽然本人不是佛教信徒,但对地藏王菩萨的“地狱未空,誓不成佛”、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深誓愿、文殊菩萨的大智慧以及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为怀,被四大菩萨的信念和信仰所折服。

欢迎评论

以史为鉴,趣谈历史。

相关推荐
热点栏目
推荐阅读
净土法门法师:对鬼神灵媒 净土法门法师:对鬼神灵媒

净土法门法师:对鬼神灵媒所传递的信息应如何辨别...

净土法门法师:寺、精舍、 净土法门法师:寺、精舍、

净土法门法师:寺、精舍、庵堂、莲社有何区别? 摘...

净土法门法师:居士在家供 净土法门法师:居士在家供

净土法门法师:居士在家供佛的水果,应如何处理?...

净土法门法师:小孩现已十 净土法门法师:小孩现已十

净土法门法师:小孩现已十八岁,不太听话,请问是...

净土法门法师:将水放在《 净土法门法师:将水放在《

净土法门法师:将水放在《地藏经》上求加持,则此...

最新文章
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 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

念天地之悠悠,...

忽忆故人天际去,计程今日 忽忆故人天际去,计程今日

忽忆故人天际去,计程今日到梁州。古诗原文[挑错/...

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 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

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身古诗原文[挑错/完善]出...

忧民之忧者,民亦忧其忧。 忧民之忧者,民亦忧其忧。

忧民之忧者,民亦忧其忧。古诗原文[挑错/完善]忧民...

念故人,千里至此共明月。 念故人,千里至此共明月。

念故人,千里至此共明月。古诗原文[挑错/完善]出自...

念去来、岁月如流,徘徊久 念去来、岁月如流,徘徊久

念去来、岁月如流,徘徊久、叹息愁思盈。古诗原文...

念寒蛩残梦,归鸿心事,那 念寒蛩残梦,归鸿心事,那

念寒蛩残梦,归鸿心事,那听江村夜笛。古诗原文[挑...

念兰堂红烛,心长焰短,向 念兰堂红烛,心长焰短,向

念兰堂红烛,心长焰短,向人垂泪。古诗原文[挑错/...

忽大风起,尘气莽莽然,城 忽大风起,尘气莽莽然,城

忽大风起,尘气莽莽然,城市依稀而已。古诗原文[挑...

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 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

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。古诗原文[挑错/完善...

手机版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