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音乐起源于印度吠陀时期,佛陀根据其中记述梨俱吠陀歌咏方法之娑摩吠陀而制定伽陀,伽陀即指偈颂,方便宏扬佛法。佛教音乐被称为梵音,又名梵呗。梵,来自印度语,是“梵览摩”的略称。根据《佛光大辞典》:“梵,表清净之义。”“呗,又作呗匿、婆陟、婆师。意译为止息、 赞叹。以音韵屈曲升降,能契于曲,为讽咏之声,乃梵土之法曲,故称梵呗”。
梵呗主要有三种用途。首先是讲经仪式,通常行于讲经前后。其次是六时行道,即寺院每日作朝暮课诵之用。最后就是经忏法会,譬如“观音菩萨圣诞”、“梁皇宝”、“水陆法会”。根据《长阿含五阇泥沙经》,“时梵童子告忉利天曰:其有音声,五种清净,乃名梵声。何等为五?一者其音正直,二者其音和雅,三者其音清澈,四者其音得满,五者其音遍周远闻,具此五者,乃名梵音。”另外,《萨婆多毗尼勒迦》 卷六记载:“瓶沙王信佛法,往诣佛所,白佛言:世尊,诸外道八日,十四日,十五日集一处呗诵,多得利养,眷属增长,愿世尊听诸比丘。佛言:听诸比丘八日, 十四日,十五日集一处呗诵说法。”可见当时的梵呗已经在印度各地佛所中流行。
佛教音乐可以分为赞、偈、咒、诵四大类。赞,有祈祷和歌颂佛祖之意。赞同词为韵体体裁,以八句、六句或四句为一组。譬如《戒定真香》、《佛宝赞》、《杨枝净水》等。偈,梵文唱,有五字体和七字体之分,有八句复唱,也有四句复唱。咒,即是咒文,由梵音转读,只可意会而不可解读。无韵咒常以木鱼单点伴击;有韵咒则常以磬、铃、铛来伴奏。诵,即唱诵,与赞同是韵体体裁,但更富音乐性。
本文链接:佛教艺术与音乐
上一篇:佛教礼仪:待客礼仪
下一篇:佛法怎样使命运曲折者得到福报?

相关阅读
- 1 佛教的确立,首先在于戒律
- 2 佛祖托梦给妻 厨师改做素食
- 3 佛教经典揭开赌博惊人真相
- 4 佛教的四大吉花有哪些
- 5 佛法无边,大悲水治重症糖
- 6 佛教音乐人黄帅《送别》EP
- 7 佛法中智的解脱
- 8 佛教相信“复活”与“永生
- 9 佛教的两种忏悔方法
- 10 佛教:科学是什么

点击阅读
- 3 药师经全文诵读拼音版
- 4 求子念药师经怎么回向
- 5 药师经注音仪轨
- 6 念药师经回向给病人
- 7 药师经有什么作用
- 8 生病了需要念药师经吗
- 9 听药师经有用吗
- 10 药师经一天念几遍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