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的根本教条是甚么?
释演正: 从原则上说,佛教并没有甚么教条,如果说有的话,那就是戒律。但是,佛教的戒律,并不像其他的宗教是出于神意的约命,所以也不像其他的宗教含有神秘性。佛教的戒律,是根据伦理的要求而来,所以也是纯理性的。
佛教的基本戒,就是五戒十善,虽然,佛教的教徒由于修持层次的不同而分有在家的五戒十善、八戒,以及出家的十戒、比丘戒、比丘尼戒,还有大乘的菩萨戒,但其均以五戒十善为基础;也可以说其他各戒都是五戒十善的升格或详细的分科。所以,如能把五戒十善守完善了,其他的戒也就不太困难。
所谓五戒,是指: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(私通)、不妄语、不饮酒。
所谓十善,乃是五戒的扩大与加深,并且要戒作恶也戒不去行善,现在列表如下:
┌不杀生──离杀生─救生┐│ ││不偷盗──离偷盗─布施├─身三业┐│ │ ││不邪淫──离邪淫─梵行┘ ││ ││ ┌离妄语─诚实┐ ││ │ │ ││ │离两舌─和诤│ │五戒┤不妄语─┤ ├─口四业├─十善业│ │离恶口─爱语│ ││ │ │ ││ └离绮语─质直┘ ││ ││ ┌离贪欲─清净┐ ││ │ │ │└不饮酒─┤离嗔恚─慈悲├─意三业┘│ │└离邪见─正见┘
总之,佛教对于戒的要求是诸恶莫作与众善奉行,凡是有害于身心、家庭、社会、国家、人类,乃至一切有情众生的事,都要在这五戒十善的范围之内,尽量不作,否则,就要尽量去作。作了恶是犯戒,不作善也是犯
不过,佛教是开明的。如果不知作的是犯戒的行为,虽作了也不算破戒,如果无心犯戒,虽犯了戒,也不成
释演正: 从原则上说,佛教并没有甚么教条,如果说有的话,那就是戒律。但是,佛教的戒律,并不像其他的宗教是出于神意的约命,所以也不像其他的宗教含有神秘性。佛教的戒律,是根据伦理的要求而来,所以也是纯理性的。
佛教的基本戒,就是五戒十善,虽然,佛教的教徒由于修持层次的不同而分有在家的五戒十善、八戒,以及出家的十戒、比丘戒、比丘尼戒,还有大乘的菩萨戒,但其均以五戒十善为基础;也可以说其他各戒都是五戒十善的升格或详细的分科。所以,如能把五戒十善守完善了,其他的戒也就不太困难。
所谓五戒,是指: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(私通)、不妄语、不饮酒。
所谓十善,乃是五戒的扩大与加深,并且要戒作恶也戒不去行善,现在列表如下:
┌不杀生──离杀生─救生┐│ ││不偷盗──离偷盗─布施├─身三业┐│ │ ││不邪淫──离邪淫─梵行┘ ││ ││ ┌离妄语─诚实┐ ││ │ │ ││ │离两舌─和诤│ │五戒┤不妄语─┤ ├─口四业├─十善业│ │离恶口─爱语│ ││ │ │ ││ └离绮语─质直┘ ││ ││ ┌离贪欲─清净┐ ││ │ │ │└不饮酒─┤离嗔恚─慈悲├─意三业┘│ │└离邪见─正见┘
总之,佛教对于戒的要求是诸恶莫作与众善奉行,凡是有害于身心、家庭、社会、国家、人类,乃至一切有情众生的事,都要在这五戒十善的范围之内,尽量不作,否则,就要尽量去作。作了恶是犯戒,不作善也是犯
不过,佛教是开明的。如果不知作的是犯戒的行为,虽作了也不算破戒,如果无心犯戒,虽犯了戒,也不成
本文链接:佛教的根本教条是甚么?
上一篇:五、素食与佛教养生
下一篇:五一版纳 许海峰采茶释延传练武

相关阅读
- 1 佛教的确立,首先在于戒律
- 2 佛祖托梦给妻 厨师改做素食
- 3 佛教经典揭开赌博惊人真相
- 4 佛教的四大吉花有哪些
- 5 佛法无边,大悲水治重症糖
- 6 佛教音乐人黄帅《送别》EP
- 7 佛法中智的解脱
- 8 佛教相信“复活”与“永生
- 9 佛教的两种忏悔方法
- 10 佛教:科学是什么

点击阅读
- 3 药师经全文诵读拼音版
- 4 求子念药师经怎么回向
- 5 药师经注音仪轨
- 6 念药师经回向给病人
- 7 药师经有什么作用
- 8 生病了需要念药师经吗
- 9 听药师经有用吗
- 10 药师经一天念几遍好